凯发·k8国际(中国)-登录首页

失歌症:唱歌跑调也是病

发布时间:2011-12-30 00:00     文章来源:     作者:


       你唱歌经常走调吗?告诉你,唱歌找不着调竟然是种病,这样的人,在医学上被称为失歌者(Amusia)。失歌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4%左右。27日,“唱歌跑调是种病”高居微博话题榜第一位,无数“病友”对自己多年来的“不着调”恍然大悟:“原来我病了这么多年!”



      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数据表示,失歌症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4%左右。早在19世纪就有文献对失歌症进行了描述,文献里面记载了许多人终生对音乐就没有认识的轶事。不过直到2002年第一份研究失歌症的论文才正式发表。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伊莎贝拉•珀利兹。



失歌症(amusia)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指出,唱歌找不着调也是一种病,被称为“失歌症”,由大脑左半球(右利手者)颞叶前部病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对失歌症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有4%的人患有这种唱歌不着调的毛病。此外,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如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传达的表示生气、害怕或讽刺等情绪。他们经常会遗漏对方通过语调表达的“弦外之音”。但他们仍可以感受到讲话者大喜大悲等明显情感。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召开的国际音乐交流科学大会上,汤普森教授表示,音乐通过音高、音量、速度或音质的改变而传情达意,这与讲话时通过语音语调交流情感的方式不谋而合。语调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但失歌症患者不能辨别语调,而只能依靠情景或肢体语言识别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失歌症与遗传和早期发育都有一定关系,其中一些人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还有一些人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失歌症的表现



      1、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不和谐的和弦令大多数人避之不及,他们却不觉得难听。 



      2、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



      3、失歌症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识方面有问题,但还是有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音乐,因为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



      4、在有的失歌症患者听来,音乐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觉得音乐难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失歌症或为遗传



      大约有4%的人患有失歌症,而且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究竟是什么导致失歌症?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这个部分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症状。正是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识,而对听力,智力等都没影响。如果珀利兹的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



唱歌跑调者方向感差





      2007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人对音乐中音高部分的处理可能与空间认知能力有关。研究选择了失歌者、普通人、音乐家三组不同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他们的音乐能力以及空间认知能力进行测定。音乐能力的测定主要依据音乐能力测评量表——蒙特利尔失歌症系列测评(Montreal Battery of Evaluation of Amusia, MBEA),空间认知能力则体现在对立体图形的旋转能力方面(简单点说,就是空间想像力)。



       研究者们发现,失歌者的空间处理能力较其他两组差许多(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不过,在被要求同时进行空间处理和音高识别任务时,正常人和音乐家的错误率就会较单独完成一项任务时明显升高,而失歌者则无显著改变。



      研究人员推测,在人的大脑中,空间处理与旋律识别这两个认知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当同时进行这两项进程时,可能因存在冲突而使得正常人和音乐家的错误率明显升高,而失歌症与空间处理能力受损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他们单独或是同时进行空间处理和音高识别的错误率没有差别。



 



转自生物探索


本期服务顾问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400-611-2850


服务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扫微信咨询我们

 
友情链接: